top of page

極低GPA的選校哲學

Mr. Y 國立台灣大學 工程學科及海洋工程 2.38/4.30 T106 G326

Admission: Vanderbilt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Science (獎)
                     Rutgers SUNJ-New Brunswick   MS in Electrical & Computer Engineering 
                     Santa Clara University    M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顧問的話:


GPA低於2.5,轉CS,高GT,該怎麽選校?
GPA低只能代表遇到CS前的迷茫,高GT代表語言和學習能力不錯。但是轉CS,學生下了多少功夫,恐怕很難一下子就看出來。畢竟學校錄取不是讓學生寫幾行code就可以決定的(但不排除這是極少數學校考查的內容之一)。

如果你以留在美國工作為目的而留學,就要慢慢適應他們的思考邏輯、他們的價值觀。這其中就包括如何從讀書計劃中展現你用美國人的邏輯去說服學校錄取你。還有更重要的是,你如何用美國人的價值去選擇學校。

Y同學坦誠過去低GPA是瘋社團的結果,也為了挽回低GPA造成的影響,早早把TG考高,並且隨班復讀很多CS先修課。這些努力從初談就給顧問留下了深刻的影響,顧問要做的是如何幫他行銷自己。與其去解釋低GPA,或者刻意提起隨班復讀的高GPA,都有可能讓學校的注意放在這個數字上。不如,巧妙的從他花了大把時間的社團活動入手,牽出他希望利用CS來滿足個人興趣的目的,再強調相關經驗如何讓他看到不足,且引發繼續深造的動機。

選校應該是在學術動機充分說服顧問的基礎上,加上顧問對各校的錄取學生喜好的了解水到渠成的事。不是只有加州的才叫好學校,不是只有聽過的才叫好學校。在一定排名範圍內的學校,沒有不值得花錢唸書的學校,只有不值得花錢唸書的態度。低GPA選校哲學應該是:有一切從頭再來的勇氣,會利用最大化學校所提供的資源提升自己。只要能找到自己缺少,學校可以提供的資源就是值得申請的!

 

Image by Jake Walker

學生心得:
 

身為一位極低 GPA 且只有隨班附讀過的轉專業學生,我認為自己最需要的是正確的選 program 策略和能夠脫穎而出的讀書計畫。這兩點英萊 Tina 給了我最即時的幫助,過程中直白卻中肯的建議,讓我申請到了超越自己預期的學校,非常感謝 Tina 和英萊的幫忙!


當初在 ptt 上發現英萊有幫助低 GPA 學生成功申請學校的經驗,便約了七月初談。初談時,我對於先討論出 SOP 方向再選校的策略十分認同,也在闡述自己過往的經歷後得到積極正面的回饋。更打中我的是,第一次會談中 Tina 善於指出盲點卻同時能夠看到潛在機會的特質讓我印象深刻,於是便讓我下定決心要合作。


SOP 的撰寫是這段合作中最有意思的部分。俗話說: 「萬事起頭難」,頭兩個月光是在白天工作之餘,將過去經驗寫成流水帳就已經快把我累垮,實在是寫不出令自己滿意的讀書計畫。好在經過與 Tina 一次又一次的討論(真的很多次),抽絲剝繭出我跟 software engineering 的連結,並從我的大學時社團經驗找出與 program 之間的呼應的未來方向。老實說,本來在 10 月時一度想要放棄,是 Tina 的鼓勵後重振旗鼓。最後11月時寫下第一版讀書計畫非常精彩,結構明確,我真的到現在都還是非常非常滿意!


選校方面,Tina 給出的選校策略十分個人化,依照我的讀書計畫給出了非常合適卻挑戰度很高的 CMU MSE/MSECE,到沒有甚麼台灣人聽過排名但尚可的 Vanderbilt University MSCS,再至保底的 SCU,讓我的申請不是一味的挑戰或只打安全牌。最終被其中的學校錄取,是我三年前只敢做夢的事。
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反覆的激盪並塑形成最終的決定或觀點是我從這次合作中學到很多的地方,很難想像單靠我一個人能夠達成這次申請的完整度,謝謝 Tina。


最後的最後,我認為顧問如同教練一般。好的教練能夠分析場上狀況,誠實中肯地給選手們意見,並在需要時積極鼓勵,最終也尊重在場上的選手們放手一搏。關於這些方面,我認為 Tina 做得非常到位,很榮幸可以跟 Tina 合作,一起完成這次申請。真心推薦給申請者們,祝福各位也能從合作中獲得跟我一樣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