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的經歷如何塑造與眾不同

Mr. L 政治大學 經濟  GPA 4.0/4.3  T91 G323

Admission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New York University  MS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 (獎)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MS Quantitative Fin. & Risk Analytics  

​                       

顧問的話:

 

L同學一路的執行力都是超水準的,但是並不代表著一帆風順。生活總會設置一道又一道的難關,來測試他的極限在哪裡。我們一起準備申請3年多了,這一路上我見證到他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情緒管理能力。

 

我們一再強調, GPA看到的只是個人能力呈現的一種方式。要從頂尖學校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除了有傲人的量化成績,還有強大的個人魅力和獨特性。L同學的獨特性就在於他像一塊海綿一樣在不停吸收著。我們每一次討論都能肉眼可見他的成長,不管是學業,研究,還是工作。他的優秀還可以從他高度自律,追求完美,溫暖待人,危機處理等等方面看出來。可以想像為什麼推薦者們對他贊不絕口。這些來自學術,研究,金融等等行業的前輩們,都是見過台灣最頂尖學府,最優秀的學生。他們都願意十幾間的幫他送推薦信,並且鼓勵他挑戰更多更好的學校。因為L同學打動他們絕不只有好成績!願意學習,願意正視不足,願意解決問題,不止是自己的問題,還有身邊人的問題。

 

我們可以在工作中結識到這樣優秀的學生,讓我們看到顧問這份工作的意義:不是代替,而是陪伴,是點亮。

Image by M. B. M.
學生心得:

我是政大經濟系的學生,大二就決定要出國讀書,在這三四年間,我得到英萊顧問很多建議,成功地讓一張幾乎是白紙的履歷豐富起來,最後擠進紐約大學的窄門,得到前十名的學程(NYU的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我認為如果沒有英萊的幫助,我不可能做到!更具體地說,一開始我的履歷只有社團經歷和政大經濟主修,但在顧問一步步的指引,我去爭取了統計和電腦科學輔系,也爭取到書卷獎和政大優秀學生的榮譽,在工作經歷裡,增加了中研院的研究工作(也因此有一份投稿的論文),和瑞銀投信的實習。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傾向找顧問幫忙,而且你的狀況也和我類似(有時間培養履歷、想要美國頂尖的大學而不是有學校就好的心態),以下是我對於“為什麼要找顧問?”以及“什麼才是好顧問?”的想法,你可以作為選擇顧問的參考:

 

1.為什麼要找顧問?

        我認為顧問可以給我全面而且明確的建議去培養履歷(並不是每個顧問都能做到,但好的顧問一定可以),當然我也可以去網路上爬文慢慢研究,但有些狀況是,文章是很久以前的並不適用於現況,或者是當你找到自己需要補充什麼經歷,你卻已經錯過機會申請了,例如:雙主修輔系申請每年只有一次機會申請,一旦錯過,你就要再等一年,等不了就只能錯過;再者是,我認為爬文也是一種時間成本,我更希望的是把這些時間放在課業上,衝刺自己的GPA和托福等等,所以我理想的狀況是,以花錢作為代價,快速吸收顧問的建議,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把履歷培養起來。

 

2.什麼才是好的顧問?

第一,願意且有能力點破你現在的不足。

        顧問有很多種,有些只把重點放在三圍(GPA、TOFEL、GRE)上,有些一直給你錯誤的幻想,像是他以前學生有申請到常春藤的經驗,因此一定可以幫助到你,諸如此類說法的盲點在於,三圍是好學校的基本,申請好學校的學生們真正角力的戰場在於三圍以外誰有更動人的經歷,而且他以前的學生是他以前的學生,你是你,申請時間點不同,競爭者也不同,過去的成功不能保證你未來的成功。

        所以,我認為三圍是你自己應該處理的(去找線上資源讀托福、去補習、去花更多的時間在課業上等等),而好的顧問需要有能力根據你三圍以外的經歷,點出你的不足,如缺乏工作經驗,或者是你以前的工作經驗裡沒有和你要申請學校直接相關的工作內容,或者你的學歷背景和碩士學程需要的先備知識有差距等等。

 

第二,根據你個人的不足,有能力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案改善

        以我自己為例,我想申請財務工程的碩士學程,但當時我的主修是經濟,和財務工程本身跨領域(財務、統計、電腦科學)的特性存在差距,所以我的顧問提出幾個建議,其中一個是希望我能補足電腦科學的背景,我提出可以上網路課程,他便幫我分析了網路課程和學校實體課程在申請學校時候的利弊,我提出可以去輔系,他額外給我另一個管道是,某些學校可以有隨班附讀的機會,最後我成功的輔系到電腦科學,但我對這個領域不太熟,也不清楚哪些課程重要,顧問強大的地方在於,他具體到直接給我幾個主題,要我去選修包含那些主題的課程。

        這個過程點出我認為好顧問所需具備的條件:給出具體而微的幾個方案、分析方案之間的利弊、對你提出的想法給出回饋、最後得出你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第三,有能力挖掘你履歷以外的經歷、價值觀,客製化成動人的故事

        在我申請過程中,我發現學校非常注重Diversity(有些學校甚至以Essay的方式要你論述自己如何帶給學習環境多樣性),一開始還覺得奇怪,後來才發現這是台美教育環境的差異。台灣教育環境對於理想學生的期待大多侷限在學術表現(所以考試一直是升學的主要管道),但對於美國學校來說,他們期待各式各樣不同的人,對他們而言,好學生沒有特定的樣子,第一名是好,創業失敗也可能是好,重點不是你來自哪裡,你經歷過什麼,而是你的經歷如何塑造你的與眾不同。

        因此,我認為好的顧問在幫助你寫SOP和Essay時,不應該只是把你塑造成成績很好,勤學刻苦的形象,因為大多數台灣學生的形象都是如此這般,這不足以說明你的與眾不同,相反地,我認為好顧問應該引導學生探索自己的經歷,找到經歷如何成就你的獨特,還有你的獨特如何讓你成為學程好的候選人。英萊顧問在協助我撰寫SOP、Essay的時候就是如此,從一張白紙開始,我習慣用一些正面的形容詞包裝自己,他會要求我以具體的故事去體現形容詞本身的意義,並要求我思考這樣的經歷和其他人類似的經歷的差別在哪裡,有時候,問題不是我沒有對應的經歷,而是我無法憑空記憶起那些故事,顧問則會和我分享他以前學生的故事,以此勾出我的故事。我的顧問是一個邏輯性非常強的人,也一直站在美國學校的角度審視我的寫作,所以會點出很多邏輯上的盲點,或者點出對我來說很有說服力,但當他站在美國學校的立場,覺得不夠強力的敘述,我覺得這些都是英萊可以提供給我,網路上的文章無法取代的服務。他做的不是美化我的形象,而是讓我的形象在這些文字裡更鮮明更有深度。這樣的體驗,已經超出申請學校的層次,而應該說是,學習如何寫出一篇邏輯貫穿且吸引人的文章。

 

New York University

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Lan, G.-Y.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