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圍不高也錄取全球Top30
Mr. C 成功大學 化學系 74.56/100 T 80
Admissions: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 & Tech. (港) QS ranking 27
MSc in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
顧問的話:
英萊有什麼不同?我們一直追求的客制化是不斷認識和瞭解我們的學生,合作一段時間後,我們可以總結出這些學生個性,而不是用一個分數來記錄他們,我們也會盡力輔導他們怎麼把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展現給學校看。
英萊每年都會發現一些寶藏學生。也許他們的三圍不那麼突出,也許也不是第一眼“美女”(初談時,會被判定成“榜單學生”)。但是慢慢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優點,並且建議他們在申請準備中揚長避短,他們從善如流,身體力行。
在職場上看到瓶頸之後,C同學希望繼續精進的他選擇了香港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並且很快的確認了選校,又在文件討論過程中很快決定了寫作方向,最後很快拿到錄取之後很快做出決定,決定完之後默默又把找房子,繼續精進英文這些事情安排上了。
在合作過程中他讓我們看到了這個年紀少有的果敢,選擇從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他總是做了選擇就把這個選擇做到最好的那種人。每次他的提問都是帶著答案而來,我想這應該研究所教授喜歡的那種學生吧。準備答案的態度比答案正確與否更重要。
學生心得:
拿著三圍不高的成績單問過許多間代辦,遇到不能再多的冷處理,直到在PTT鄉民留言中發現英莱,才開啟我申請學校之路。
當初我自己也有想過,三圍不高我能有甚麼競爭優勢,一方面是勢必是在申請文件上有更多的琢磨,另外一方面就是選擇學校方面。
在申請文件上,首份初稿我按照自己的意志寫下我覺得完美無缺的SOP,第一次給Tina批改後,我才發現學校希望看到的是甚麼,是甚麼能讓我在上萬份SOP中脫穎而出,Tina擅長找出我與申請學校科系之間的關聯: 是甚麼原因你希望跨領域、是甚麼原因你希望申請我們的學校、申請者希望在我們學校能學到甚麼,像我就是化學轉化工,理學院轉工學院,也因為畢業後也在化工廠工作兩年,這部分自然不難寫,但Tina要我在之前學校裡有傾向往化工領域發展的足跡,後來我有發現我修過一堂由化學系與化工系老師合開的課,但事實總是殘酷的,我學期成績只有63,我跟Tina看了都快暈倒,不過事情總有轉圜的餘地,Tina也教導我該用怎樣的說法,合理化我留下的成績,我想這些地方就是所謂的客製化,客製化每位學生與申請學校之間的連結,如何說一個好故事將申請人的起承轉合交代清楚。
在選校方面,初談當下我就提出我只申請兩個地方: 香港與加拿大,很多人或許會很疑惑為何是香港,我的理由有兩個:
-
因為我想既然出國讀書就希望讀好學校,所以我選擇世界TOP 50的學校,而香港有許多好大學,而香港最近也因國安法變得不平靜,於是我認為這是我的機會,三圍不高的學生,能有機會摸到世界頂大的夢想或許就在這裡
-
最現實的問題-錢,香港的大學學費不是歐美國家可以比擬的,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做功課
而加拿大純粹是我私心的選擇,環境與未來發展是我嚮往的。
綜合所述,我認為在與代辦合作最重要的就是申請者必須也有想法,當然代辦也必須要能接住這些想法,Tina就很有辦法,他沒有被我的三圍嚇到,也對我選擇學校的地方表示支持,甚至希望我去硬闖U of T,雖然沒有闖關成功,但我還是非常感謝Tina,若是沒有她帶我走這一步步,或許我現在都無法將夢想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