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91 挑戰UCLA大牛成功!
Chiang, S. S 國立大學光電系, GPA 3.9, T 91, GRE 320
Admission: UC of Los Angeles (M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 of Michigan (MS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C of San Diego (M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UC of Davis (MS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 of Southern California (M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en State University (PhD with funding)
顧問的話:
有一次,一名學生和我聊到他曾經去一家代辦公司咨詢完的經歷,好像GPA沒有3.8,托福考不到100,GRE沒有320的學生就不配申請前二十的。
誠然,這樣的學生是炙手可熱的榜單人選,但是為什麼沒有人願意鼓勵稍有缺陷的學生去挑戰好學校呢?
我來分析一下三個原因:一,顧問資歷不夠,只會看排名選學校,以為排名=難度;二,顧問耐心不夠,不會培養挖掘學生優勢;三,顧問功力不夠,抓不到學校審核重點,文件包裝只會一味套模板。
當然如果學生本身名校血統,高GPA, 高托福,高GRE,名校Offer手到擒來,那如果是單項或者多項有缺陷,我們該如何來彌補呢?
Chiang同學的托福只有91 ,也是N戰過後的結果。能拿書卷卻被卡在托福考試上,他心裡別提有多難過。更難過的是身邊的人和他問過的代辦都覺得考高托福是唯一衝刺名校的途徑。我跟他說英文本來就需要長時間的積累,不為破百衝刺,而是為了日後能聽懂課,會寫論文而準備。除了練TPO,直接看原文文獻和聽科技Seminar是不是更實際一點的做法?既能練習英文,也是為將來實際運用打下基礎。到了這個等級的學生,怎能因為區區一個托福考試而放棄追求前二十?把優點最大化,自然就會將你的弱點最小化。除了GPA,我們還可以通過別具一格的申請文書來展現學生的潛質。
我們先後花了大約4個月來研究老師的課題,你沒看錯!即便申請碩士,也是如此認真!SOP更是經過數十版的調整,每間學校高度客製化,最後一眼就被UCLA的大牛看中,一月初就主動邀請Skype面試!
準備的過程是萬般的曲折,其中包括英文考試,SOP化繁為簡,PS題材精挑細選等等,好在結果是讓人刮目相看的!
別讓缺陷阻擋你追夢的決心,相信美國學校挑選人才的多元性。做好準備,等待幸運女神的降臨。Chiang同學就是最好的例子!
學生心得:
我在大二下學期開始就有出國念書的打算,當時連學校名稱都不知道的我,對於申請流程是一竅不通的,因此在準備GRE同時,我選擇與台北知名的代辦公司簽約。
隨著一年過去,即將邁入申請階段,我選擇的代辦公司在這一年都沒有與我聯絡,因此我選擇解約。而這一年下來,我也收集許多學校資料,也大概知道流程,但總是覺得缺臨門一腳,所以這次我非常謹慎與許多代辦公司初談,但他們總是回答的曖昧不明,或是總以成績三圍看人,許多顧問都認為我英文成績不夠,無法挑戰頂尖學校,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電機領域中。
最後,我初談的最後一站-與Tina的對談,坦白說我也是戰戰兢兢的,畢竟有不好的初談經驗;然而,她是我談過眾多坊間留學代辦中,會直接給學生明確答案的顧問。這兩小時鐘,互動頗佳,非常投緣,我被她的誠懇以及耐心給感動到,因此選擇當下與她簽約(決定就是你了!!!) 在簽約的同時,她也非常鼓勵我利用學校給予的交換學生機會出去看看,她也願意協助我交換學生文件準備。
當下的我是抗拒的,因為我認為這不是她的業務範疇,但她告訴我現在練習寫個雛形,會對於未來的正式申請有幫助,因此她願意輔導我,那時我就打從心底知道,我遇到一位很nice的顧問;Tina也沒有因為這是交換生文件隨意放我一馬,我被她挑了許多毛病;透過交換生文件申請過程,我學到很多文件寫法技巧,也熟悉與她相處模式。
到了正式申請,Tina告訴我,文件沒有模板,所有文件架構都是你我共同努力一起打造的。由於她是理工科出生,非常熟悉科研運作模式,她教導我如何在有限時間內有效抓住老師的研究重點,並鼓勵我與教授套詞,為了就是提高自己的上榜率跟能見度;先不論申請結果,我一直認為這才是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為我透過這機會找尋自己的興趣跟拓寬自己的知識深度與廣度,而這些材料都成為我日後文件素材。但凡事沒有一蹴而就的,我文件被Tina退了很多次,也遇到很多瓶頸,為了要讓溝通更加順暢,她非常希望我能到她那裏寫,一起討論,我被她的用心激發自己的企圖心,因此我常常會去她那邊寫文件,而且效率很高,同時與她越來越像朋友一樣在討論文件,那種感覺是很溫馨的,也覺得被人家打臉再重新在起來是很爽的,因為她會與你說真話。
推薦信方面,她鼓勵我與教授面談時,紀錄與教授對談時的內容,從他們身上獲取寶貴資訊以便模擬出他們寫推薦信的口吻,因此許多教授看到我的擬稿時,都非常滿意,只需再做稍作修改即可;此外,Tina透過我與不同教授的關係打造出完全不一樣角度的推薦信,為我的不同特質背書,以免推薦信相雷同。最後,自傳方面,她非常願意傾聽我的人生故事,並且用一個感性但帶有一點理性的描述方式訴說我的特殊經驗,現在,有時候翻出來看我的自傳,真的會令自己感動,我相信自己都會感動的東西,也會打動人心。
申請同時,我也正在為學校課業跟交換後續申請三方作戰,我真的覺得Tina很貼心,願意花額外時間協助我處理交換生事情,幫我減輕不少負擔,我曾經問她說:我從沒想到一個顧問會願意協助我這麼多,更何況是非正式申請業務,但她說:我之所以會這樣,是希望你能將更多心力放在正式申請,上更好的學校。說真的,在這個申請寒冬中,超級溫暖啦!!!
同時,Tina也教導我日後可能碰到的面試一些相關技巧,她非常清楚知道多數工科教授不會與你拐彎抹角,因此我與她的策略著重在我的大學經歷跟科研表現以及未來想要的研究方向;非常幸運的是,我離開台灣去美國交換的前一天,收到面試通知,而Tina立刻再與我進行一次模擬面試,而我到了美國,也與她不停透過 Skype and line錄音進行練習,因此當我遇到大牛教授面試時,說真的並沒有這麼害怕,和Tina預測的一樣,全程下來沒有廢話,沒有身家調查,只問些許專業跟未來方向,也順利拿到錄取,當下我覺得不可思議,還重複是老師真的嗎?老師說:是真的啊!我壓抑內心的喜悅,等與老師面試結束,隨即分享給Tina第一手獨家消息,我在電話裡聽到她的雀躍,就知道我們一起做到了,跟朋友一起完成非常開心。
交換生期間,因為我初次來到美國,對於當地學制跟生活方式非常不熟悉,Tina以一個過來人的角色以及朋友的關懷來陪伴我度過這一學期,這段期間有哭有笑,她也非常包容我處在低潮的牢騷;如今申請邁向尾聲,我也即將回國,我想要告訴Tina的是:這一年與你一起打拼,非常過癮,除了協助我上了好學校,更教導我很多人生處事道理,透過這一年的相處,我也知道我未來不論是在科研或是心理層面方面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我非常感謝你願意說出我的問題所在,這是我持續成長的動力。
Chiang, S. S
Vancouver
2017/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