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極低GPA大齡二碩轉領域錄取CMU奇幻之旅

Mr. L 中興大學 生物產業機電工程 2.65/4.3 台灣大學(碩) 應用力學 2.51/4.3  T100
 
Admission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 SV
                                                                                           
顧問的話:
這又是一個“不良示範”,大家不要學,因為複製可能性太低了。

陸陸續續的,L同學一邊工作一邊上課準備了大約2年才最終決定要申請學校了,合作之後的兩個月,又在我的建議下,臨時決定投春季班。雖然我對他的三圍沒有任何信心,但讀書計劃修到一定程度,能看出他是個“狠角色”,就是那種不容置疑的執行力,和高度自洽的求學動機。也許春季班人少,他的讀書計劃可能會有更高的能見度吧。所以在三圍缺了兩個角,英文剛過門檻的情況下,他拖著滑板出發了!

雖然他在很錯愕,很匆忙的情況下錄取了第一志願CMU,但是並不能掩飾因為GPA不到門檻就被其他學校秒拒的害怕,好比極限運動員不是打破紀錄就是萬劫不復。這樣的申請有什麼策略?不斷提升能力,圍著CMU各種科系投就對了。

 

衝浪客

學生心得:

“我們不是爛,只是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在台灣雷射產業當了軟體工程師兩年後,我不斷地思考個人的價值在哪裡,也許在公司內我已經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實力同時也停滯不前。我的目標是進入世界級的軟體公司,於是稍微分析自身的情況: 大學碩士皆為機械相關,並非資訊科系,若是重考四大資工碩,至少花一年~三年時間準備入學考試,再讀兩年才能進入職場。於是判斷了出國念書花費時間差不多,但我能更靠近科技巨頭,至此踏上求學申請之路。

對於求學生涯幾乎從沒認真面對課業的我感到十分後悔,大學GPA 2.65、碩士GPA 2.5,恨不得回到過去給自己一巴掌。不過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於時找了對於低GPA經驗豐富的Tina,也採納她的建議隨班附讀補資工學分。幸好公司實在對我寬容,能讓我上班時間去台科大上課,花了3個學期總算把資料結構、演算法、計算機組織與作業系統等必修上完,GPA 4.075,同時也迎來了申請季。這三個學期中必須同時上班、上學分班、考托福,不測試自己真的不知道極限在哪。

在Tina的建議下提前7月開始寫SoP第一版,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改了18版,期間某些段落是看著CMU官網與課程內容反覆修改數十次而成。一開始我很好奇Tina為何不直接給我SoP的完整建議再讓我開始寫,但我猜也許是讓我培養自己的文件風格,直接寫完後才與她驗證這個想法,結果是對的。

給低GPA或軟領域選手的小建議:


1.    補學分,以下為CMU SE-ECE給非CS申請者的建議: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Data structures、Discrete mathematics、Introductory probability or statistics、Computer architecture、Compilers -Operating systems 、Databases 、Web programming、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Programming languages 


2.    思考自身亮點,學術、實務都可以,若無亮點請多做開源專案或成為其中的Contributor,工作經驗也可以,某些program看中工作經驗


3.    Admission Committee沒有興趣知道你的GPA為何這麼低

原本預計申請2023Fall,沒想到在Tina的建議下申請春季班就上了,GRE才準備20%,長達兩年的上班族+學分班+英文考生的身分在錯愕的早晨中結束。

申請春季班該有的心理準備:
1.    你的錢夠嗎? 私立學校至少需要250萬現金
2.    放榜距離入學只有2~3個月,你準備好與家人、伴侶道別了嗎?
3.    你拿不到年終了
4.    Leetcode是否刷到兩百題

申請上後我沒有想像中的狂喜,反而陷入深度的焦慮中。

矽谷租房單人studio上看10萬NT/月,各大租房網沒有美國手機還不給申請,去到美國前簽約的話大額的租金、押金也沒有任何保障。

再來美金大幅升值,美股大幅虧損、台幣資產也大打折,出國成本比預計的貴了15%~25%。

LC來不及刷,又碰到美國大裁員 (linkedin上慘況堪比08金融風暴與.com泡沫),實在看不到上岸的未來在哪裡,若上不了岸,program成本450萬+少上班200萬,背負著650萬成本的我回到台灣又該何去何從?

種種的不適感讓我深刻體會到何謂”跨出舒適圈”。

我會成功嗎? 我能在美國立足嗎? 這是我拿到CMU offer後每天伴我入眠的問題。沒人能給我答案,我只知道成功的路上必定需要披荊斬棘,只有我能給自己救贖。

我一直都知道去美國的那一天終將會到來,但沒想到英萊讓它來的這麼快,如此的措手不及。感謝Tina讓我踏上美國夢的起跑點。
 

延伸閱讀:
PTT心得分享

中GPA商轉碼上UCI+NYU

在CMU唸書是種什麼體驗?

​極低GPA的選校哲學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