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8個月拿到PNP坐等PR卡-九十萬台幣代價的背後

Mr. C    交大資工學碩 90/100 T104

Admissions: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 - Vancouver(加) MS in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Computer Security

                        

​顧問的話:

 

30+,想要快速移民,最重要的是要便宜!比起投資移民,留學後拿到身份已經是CP值最高的選擇了。

這樣的訴求我們每年都遇到好多,但是我們是留學服務,不做移民。

​我們不能口若懸河讓學生有個不切實際的憧憬,也沒有辦法拍胸脯保證如果這樣就能那樣。

我們只能給出最好的建議,行動的結果還是因人而異。

 

16個月拿到第二碩士,並且在畢業之後2個月拿到PNP資格,目前進入了一間大型跨國公司,有了穩定的工作,坐等PR卡。這樣的神速若換成另一個人可能也不會是一樣的結果。但是這一切開始的前提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C同學經過多次的猶豫與放棄,最終下定決心申請了加拿大就業導向College的CS相關Diploma課程,目標很明確,也不像大多數台灣同學一樣,會因就業導向College最終無法取得學位的原因而卻步。但擁有強大背景的他(學士/碩士皆是CS相關科系且GPA都不低),甚至還有多年的業界相關經驗,申請加拿大College連一個高中畢業即可申請的Diploma課程都被拒,聽起來很匪夷所思。但是這確實在加拿大會發生,相同領域第二學士,第二碩士的難度非常高,以公立教育為主的加拿大人覺得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

所以在申請公立學院被拒之後,他找到了英萊,接下來的故事就由他自己娓娓道來

Image by Hermes Rivera
學生心得:

緣起
在高中的時候,因緣際會下到了加拿大交換學生一年,這一年的生活除了英文能力進步不少,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增廣視野,認識不同的文化。當時被安排住在homestay,home爸是波蘭人,home媽是日本人,平常就生活在一個國際家庭,不管是飲食或是生活習慣,都讓從小在台灣長大的我大開眼界。學校裡的同學組成更是多元,光是亞洲來的就有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香港、大陸等國家,更別提其他洲的學生,加拿大本地的學生大概佔比不到一半吧。很快的一年時間就過去,我也回到正常台灣學生的生活,準備申請大學,大學畢業接著申請研究所。出國,不管是留學或是工作生活,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強烈的念頭想做這件事,一半的原因是經濟上我認為不太可行。

萌芽到行動
研究所畢業後,緊接著馬上開始工作,很幸運的剛進第一家公司沒多久,就被安排了一趟到美國的出差機會。再次回到北美,雖然不是加拿大,不過熟悉的英語環境、食物,相對台灣乾淨很多的空氣XD,再次喚醒了我對國外生活的記憶,一切都是如此的陌生卻又熟悉。從那時開始,除了陸續到不同國家出差外,我另外也去了不少國家自助旅行,慢慢的了解到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大,體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對我來說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人生除了在同一個地方生老病死,還有更多不同的選擇,想要出國的念頭開始茁壯起來。


在某一次的墨西哥出差結束後,我請了數天假跑去加拿大一趟,跟當初在加拿大認識,後來還留在當地的朋友相聚,晚餐的時候,跟其中一個朋友聊到想要出國生活的念頭,朋友聽完就強烈的推薦我考慮加拿大,並分析了很多好處給我,當下聽完真的很心動,一回到台灣後馬上開始準備托福。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後來又發生了其他事情,幾經考慮後,我選擇繼續留在台灣。之後過了數年,一直到我離開台灣前的最後一任公司,剛好被安排到西雅圖出差,為期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我抽空利用一天租車自駕上去加拿大,再次跟我的朋友相聚,除了聊聊彼此生活的改變,又討論了一下加拿大的生活。這幾年下來,我的內心還是存著在到國外生活的夢想,跟上次不一樣的是,當時的我年紀已經不小,雖然經濟比較不是問題,不過要考慮的點更多,所以我花了一些時間上網了解各大主要國家移民的管道、花費、以及時間成本等條件,還有未來工作環境優缺點。

 

幾經考量後,還是選擇加拿大的溫哥華,主因是加拿大提供的2+3方案(碩士兩年畢業後可以獲得最多三年的畢業工簽)對於目標移民的話相對穩定,加拿大的學費相對美國也便宜很多。學校的方面我是根據朋友的推薦,申請了他當初念的學校,在當地也是小有名氣,以就業為導向的的college。當初看完入學條件,自己分析是覺得托福遠高於低標,以前大學和研究所的成績也不差,再加上扎實的工作經驗,覺得要申請上一定不是問題,因此就沒有再多去研究其他當地的學校,滿心期待著收到錄取通知。不過還是一樣,人算不如天算,在表定的放榜日過幾天後,我收到了通知email,不幸的是我並沒錄取,校方也不提供具體理由,第一次申請就失敗。

和英萊的相遇
收到不錄取通知的我,當下還蠻錯愕的,不過也沒辦法,這就是人生。於是我啟動之前想好的備案,申請同個學校的另一個program,之後也把這消息分享給在加拿大的朋友。想不到朋友聽完後比我還緊張,不斷建議我去跟他的朋友,後來回到台灣從事留學顧問的Andrew和Tina聊聊,想了一下,覺得出國生活畢竟也是一件大事,多聽一些專業的意見也好,於是就跟Andrew和Tina約了時間,到他們的辦公室諮詢。


跟英萊的Andrew和Tina聊了一下,他們很快就能了解我的需求,並給予我相對應的專業建議。我的目標其實很簡單:如何能最經濟、快速地取得國外身份,並且當地的就業環境適合我的工作背景(資訊產業)。Andrew和Tina幫我快速分析一下之前的申請狀況,然後針對我的需求以及時間,在幾天內就快速的給了我幾個選擇,根據他們的推薦,我們稍微討論後馬上就開始進行申請。相信專業的好處就是結果果然不負所望,第二次申請順利地拿到錄取通知。


拿到學校的錄取通知並不代表就可以直接飛去國外開始新生活,Andrew和Tina不斷提醒申請簽證其實才是大魔王,處理簽證的過程中他們也是不厭其煩且很細心的幫忙,哪些地方該注意、哪些流程可以先跑都讓我省了不少麻煩,接近出國前還很貼心地提供”行前出發的小叮嚀”簡報,甚至在我唸書的過程中,時不時的關心我的生活近況,確認生活沒有太大問題。整體而言,Andrew和Tina給我的感覺一點都不像是單方向提供服務的顧問,反而更像是朋友,他們是真誠的想要了解你的需求、困難,提供正確專業的建議,並且尊重你自己的決定,工作完成後並不代表彼此的關係就跟著結束,他們就像我那位在加拿大的朋友一樣,只是是在台灣。

工作 -> 唸書 -> 再到工作
我念的學校一年分成三個學期(Spring, Summer, Fall),正常master program是六個學期也就是兩年畢業,不過大部分的master program都是course based,把畢業所需的學分修滿後就可以畢業,每學期可以修的課沒有上限,不過某些課程會有先修課要求,理論上最快能畢業需要三個學期,可以提早畢業對於目標明確的我來說真是再好不夠,仔細推敲了一下,雖然我的工簽允許我在校外打工,不過一週有上限20小時,如果我能提早畢業並且順利找到正職工作的話,同樣的兩年時間單位我的收入會比較多。另外我選擇的program剛好符合BC省移民管道的一種(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畢業後就可以直接申請省提名(BC-PNP)或是快速通關(EE),時間就是金錢在這裡完整的驗證,還能加速我的移民計畫!因此我在學期一開始就想好選課要如何安排,才能順利在一年後畢業,為了專心應付課業我也放棄到校外打工的機會。


想不到的是,人生總是充滿意外,在第三學期即將開始前,系主任突然把我找去他的辦公室,跟我提到一個國際電腦稽核協會 (ISACA)校園大使的機會,這個機會可以讓我認識很多業界相關的大佬,對於未來職涯發展很有幫助,不過這個職位需要擔任最少兩個學期。校園大使對我來說是個沒嘗試過很有挑戰性的機會,對我的未來職涯發展基本上也是加分,但是接受後就代表我必須要比計畫晚一個學期畢業,跟系主任深入討論後,我自己是覺得,就像選擇到國外一樣,人生如果可以多嘗試一些新事物,何嘗不呢?


俗話說的好,人算不如天算,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變化不如系主任的一句話?!雖然畢業計畫被延後了,不過也讓我得以把課業壓力減輕,把多出來的時間用來找intern,之後也很幸運的在第三個學期開始後沒多久找到一份新創公司的intern,並且在畢業時,當大部分同學還在因為COVID-19煩惱找不到工作,順利拿到rerurn offer留下來。
 

最後的小建議
常常在參加seminar時,投影片都會有一頁介紹Key takeaways,所以我也不免俗的提供一下個人認為的一些重點建議:
● 萬事起頭難
●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萬事起頭難,回想我自己過去的經驗裡許多人生大事,最困難的點就是下定決心要去執行。像是移民,我有這個念頭至少是在五年以前,中間多少會想太多,擔心這擔心那,但其實一旦開始認真準備之後,所有的問題就是隨著時間慢慢解決而已。


從很早開始,我在加拿大的朋友就建議我,有心要到海外闖的話是越早越好,這點從加拿大的移民條件也可以看出端倪,移民的分數計算有一項就是年紀,越年輕分數越高。年紀越大,要考慮的事情就會變多,家裡長輩有沒有人照顧?有小孩的話身份會不會是問題?未來能不能適應?如果很早就有確定到海外的志向,我個人也是很建議越早開始準備越好,早一點出來,順利的話搞不好就有機會提早退休回台灣養老或是照顧長輩;就算發現不適應國外生活的話,早點回台灣重新開始也不會太難。


電影阿甘正傳裡面有一句名言: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充滿了許多選擇,你永遠不知道當下的選擇是正確還是錯誤,能做的就是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就算事後不滿意,也應該是努力去改善它。我在離開台灣前待在一間知名的科技公司,薪水待遇很好,看看身邊比較資深的同事或主管,我猜測留在台灣的話生活不會太差,選擇到國外尤其是加拿大生活,日子會比較好嗎?我其實不確定,一切都是未知,但是這個未知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是一個我有興趣、想嘗試的選擇。多年前我曾經到還沒拆除的高雄左營自助新村參觀彩繪,某一面牆上,彩繪作者寫下「試了卻失敗我不後悔,沒試我一輩子不安」,平凡的一句話,當時卻深深的打動我的心。


大部分學校剛開學前,都會有一個新生訓練,當時我的系主任就強調人脈的重要,英文通常用networking,這點我覺得對於國際學生更為關鍵,畢竟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什麼資訊都沒有,不像在台灣,可以靠同學靠教授靠爸媽。如果能在新環境建立好人際關係,認識一些業界的大佬、前輩,對於未來找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工作才能穩定地在海外生活。其實就連跟同學打好關係,都能幫助自己修課順利很多XD。好的工作很多都是透過介紹來的,我能拿到intern就是同學找我一起去參加一個徵才活動,認識了我的未來雇主。後來參加了國際電腦稽核協會 (ISACA),認識了不少其他學校的同學,也在因緣際會下幫助其中一個外校同學拿到實習的機會。如果你個性比較內向,這更是一個好機會試著改變自己。

以上幾點,其實也沒什麼,有心研究過出國的人我想多少能了解,最後就祝大家都能順利圓夢
吧!

附錄:所有學雜費: 84,2875NTD 一共四個學期

           住宿: 300~800 CAD/month (300CAD 大概是兩人一間或是很小的分租雅房, 要到單人套房,大概都要500以上

           Intern 時薪:20-30CAD/hour

bottom of page